引言
在投资市场中,M1作为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,曾一度被投资者视为判断市场大势的风向标。然而,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环境的变化,M1的指示作用似乎正在减弱。本文将探讨M1指标失效的原因,并提出一个新的视角——央地支出增速差,作为更有效的市场定价前瞻指标。
M1指标的变迁
过去,M1同比增速与A股市场的整体涨跌节奏高度一致,形成了所谓的“M1定买卖”规律。但自2016年以来,这一规律的有效性明显下降。原因在于,M1同比增速与地产周期紧密相关,而地产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。
经济转型与M1指标失效
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,房地产在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,货币投放、地产销售到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不再通畅。M1与通胀的相关性减弱,导致其对A股市场的解释力下降。
财政视角的兴起
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,财政政策逐渐成为影响市场定价的主导力量。央地支出增速差,即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减去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同比增速,被证明是解释沪深300指数更有效的前瞻指标。
央地支出增速差的市场影响
央地财政支出增速差与沪深300指数呈现强正相关。这一指标的扩张有利于大盘指数的表现,反映了地方化债进程与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的变化,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。
当前经济形势分析
5月M1同比负增长4.2%,创下历史新低,反映出实体经济需求走弱和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问题。同时,通胀数据基本符合预期,社融信贷数据显示居民和企业端需求较弱,但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,为社融提供支撑。
结论
M1指标的失效并不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判断依据。相反,投资者应转向财政视角,关注央地支出增速差这一新的市场定价前瞻指标。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和化债措施的落地,央地财政支出增速差有望抬升,带动A股市场重回上行周期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