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频繁发声背后的货币政策转型与财政政策的协同
引言
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央行频繁对购债和长端收益率发声,这背后反映了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和财政政策的协同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央行此举背后的深层原因,以及这对未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意味着什么。
央行购债背后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
央行购债的行为实质上标志着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有效性的下降。随着地产基建的繁荣告一段落,信用需求从旺盛转为不足,货币政策的宽松已难以推动信用扩张和实体经济增长。在这一背景下,政策的接力棒将传递给财政政策,以弥补需求不足,而央行则发挥配合作用。
货币政策新特点:长端收益率的频繁表态
央行对长端收益率的频繁表态,传达出试图保持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”的信号。这一坚持可能源于汇率问题、市场正向激励、避免资金空转和套利,以及避免海外对我国经济发展状态的误读。
信用体系的演化:构建在直接融资之上
央行将信用体系构建在直接融资之上,预示着货币操作工具的切换。直接融资的扩张将替代信贷,货币增长放缓。信贷和M2作为中介目标的重要性将下降,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重要性将提升。
财政融资:直接融资中起效最快的部分
在直接融资中,股权融资需要时间,而财政融资则是起效最快的部分。财政政策可以弥补需求和信用增长的缺口,尤其在私人部门需求增长缓慢的时期。
货币政策的“Dilemma”: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
央行面临的两难是实现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”和“降低实体融资成本”的同步。资金分层现象的消失提示银行体系的资金正在向非银转移,广义基金的资产欠配压力持续存在。
财政政策的发力:破局的关键
为解决央行面对的两难问题,财政政策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,特别是在中央政府债务占比较小的背景下。财政通过增加长端债券的供给,有助于保持向上的收益率曲线。
总结:财政新的融资计划是货币政策重构的契机
央行所希望的新货币体系更加依赖于财政政策的介入。发行债务的总量要多,且在短端和长端都要适当集中,以满足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需要和对于向上的收益率曲线的构筑。然而,新的融资计划可能要推迟到年底年初,导致时间上的滞后。
结语
央行频繁发声的背后,是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深刻认识和财政政策协同的期待。在这一过程中,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深度配合将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。我们期待在年底年初看到货币财政深度配合的实现,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。